沂水人过年时,门口除了贴春联、放拦门棒、挂香牌等,还贴一种由五色纸雕凿镂空的薄纸片,并根据地域不同分别称作“落门前”“挂门钱”“门笺”“过门贴”“萝卜前”……而“落门前”是比较常用的称呼。
“落门前”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,其流传、发展、嬗变的历程也是有迹可循。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下》载,“立春之日,皆青幡帻,迎春于东郭外”,或为滥觞;宋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谓:“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,围一大幡,或以家长年龄戴之,或贴于门楣。”此中的青绢幡就与“落门前”有些同宗的血缘关系了;清姚兴泉有词云:“桐城好,元旦贺新年,大族中堂悬福字,小家单扇贴春联,处处挂门钱。”此中的挂门钱就是如今“落门前”的另一种称呼。
关于“落门前”,还流传着一个传说。话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落难山东的时候,有一天实在饿得走不动了,到一个村子里乞食,看见一位大嫂在烙煎饼,便上前搭讪讨口饭吃。谁知对方将孩子坐在腚底下的一张煎饼拽了出来,扔给朱元璋,朱元璋心中大怒,咬牙暗暗发誓,要是有一天能发迹,一定要杀光山东人报这耻辱。
后来朱元璋升副元帅,派徐达为征鲁大将军、常遇春为副将军,率师二十万,将山东作为和元朝势力血战的战场,在这场生死决斗的战争中,山东的老百姓充当了炮灰,间接报了朱元璋被羞辱之仇。谈起这段历史,沂水县王家庄子村一老汉喟叹:“朱元璋灭山东,杀得百里不冒烟,千里无鸡闻。”
乱军之中,一员战将追上一位身上背着孩子手里领着孩子逃命的男人。该男子解释说背的是自己的侄子,跟着跑的是自己的孩子,哥嫂已死,只剩这点血脉,想给哥嫂留个根。那员战将动了恻隐之心,说:“你是好人,我不杀你了。”那位男子说:“你不杀我,别人也一样杀我。”这员战将就说,你回家后将五色纸贴在门上可保你平安无事。后来有军队路过这家,看到门上贴着的五色纸后,果真没去骚扰。其他邻里也开始相互效仿,并流传下来,逐渐成为一种祈求平安、攘除灾难的民俗。
清代《杭州府志》记载:“琳宫梵宇,剪五色纸形如旗脚,贴于门额,上书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等语,再有之,曰门彩,亦名斋牒,彩笺五张为堂中凿连线纹,贴梁间以压胜,曰挂笺。”由此可见“落门前”不仅是民间尘世的“凡物”,也是方外之地对理想国度气象的一种寄托。
据了解,沂水县做“落门前”最早的当属龙家圈村。院东头镇一些村庄也有会做的,基本是该庄闺女出嫁带去的手艺,虽然做得也不错,但终究不如龙家圈村叫得响。
从前做“落门前”所用五彩纸是毛边纸手工染色的,现在都买成品纸,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做的颜色不深、不透、不厚重而显得发“贼”。现在,高桥镇申家河彩纸印染厂可以生产各种用途的彩纸。
沂水的“落门前”一门五张,分头红、二绿、三黄、四桃红、五紫五种颜色,古人以九五为尊、以三六九为顺,在本地事鬼神的民俗中,五色纸具有神秘的力量,能“力乱鬼神”。据介绍,沂水东邻的莒县“落门前”曾有青、红、黄、白、黑五色,后来因黑、白二色冲喜庆犯忌讳,五色才演绎成为大红、粉红、黄、绿和紫,其顺序为头红、二绿、三黄、四水(粉红)、五紫(“五子登科”意),后又加上蓝色——取“六六大顺”之意。
贴“落门前”有许多讲究——“左红右绿黄中央,粉红紫色衬两旁”。黄色是帝王的专属色,十分尊贵,在一门“落门前”中黄色的也寓意为一家之主,位居其中;绿色和红色紧挨其两侧张贴,按科学上的说法,红黄绿是三原色,它们之间的搭配诞生了万物色彩;而粉红和蓝色是主色的衍生,寓意“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”。紫色一般贴在东边,取紫气东来的意思,但在灶王爷的神位上,不能贴红色“落门前”,因为飘动的红色“落门前”像乱飞的火,怕引起火灾不吉利,所以不能贴;据传也不能在灶王爷的年画上贴“落门前”,否则主家会出“挤眼子”的孩子。
农历十月底,秋收彻底结束,沂水县龙家圈镇等地的一些村民,就开始忙活着掺纸,准备打“落门前”了。从前,打“落门前”不仅是门手艺,更是谋生、贴补家用的一种手段。
打“落门前”是个细活络,刀工好、打得细,买的人看着喜欢,买卖自然就多;倘若打得粗,剩货放在家里,过了夏天就变色陈旧,卖不出去,折本不说,还丢了脸面。
会打“落门前”的家庭,一般夫妻都会这门手艺。女人主要利用刀子雕刻,男人则以锤头击打刻刀,做一些少技巧的活。
“落门前”大体由膛子、边框、穗子三部分组成。膛子里的纹饰有核桃纹、弯钩、金钱、枣花、“羊鼻子”等;其中一些吉祥话有“四季平安”“喜庆有余”等;穗子一般刻成小鱼的形状。
制作“落门前”的技法有“打”和“刻”两种。“打”主要是针对一些拐弯抹角不多的穗子等地方。膛子构图繁缛,往往需要雕刻,相对更见功夫。因此这门手艺被称作“刻落门前”,或者“打落门前”。
眼下,许多人家除了打制“落门前”以外,还批发一些机制活掺着卖。虽然买“机器活”的多,可是对手工“细活”感兴趣的也不少。与“细活”相比,“机器活”少了刀痕烙印的朴素艺术功底,少了独具匠心的美,更少了些乡土气息的文化韵味。
友情链接 |
0 comments on “沂河|沂水“落门前””Add yours →